第九十一章 崩塌(二)-《帝国再起》
第(1/3)页
“你是说,噶达浑死了?”
“是的,总制。”
信使很诧异一向以智慧过人著称于世的陈凯为什么会对此表现得如此惊诧,但是应了陈凯的要求,他还是将明军歼灭噶达浑所部八旗军的细节一一道来。
根据信使所言,就在济度赶到江山县的同一天,噶达浑便抵近到了永丰县城南,与县城只隔了一条丰溪河。
这丰溪河乃是信江上游的主要源流,发源自武夷山北麓的仙霞岭。河流走向大体由东南向西北,经广丰县城城南一路向西,汇入信江。换言之,噶达浑若是想要实现奔袭明军在凤林镇的后路粮草转运大营的话,就必须设法渡过这丰溪河,别无他途。而且,丰溪河上中游河段河滩纵坡陡峭,所以最好是从这广丰县城过河,之后顺着官道一路穿插过去。
广丰县城已经被明军的英兵镇控制,噶达浑于是便派了使者入城劝降。劝降使者一去一回,倒没有费什么时间,事情也算是比较顺利。英兵镇的总兵官黄梧一听说噶达浑带着数千八旗军与自家只有一河之隔,在等到了使者对其人的富贵保证之后,当即便同意了归顺清廷。
但是,黄梧也同样提出了一些问题。按照郑成功的军制,镇有监事、营有监营,再如督战队、饷司之流,这些无不是对于领兵将帅有着一定的监督作用,总兵官能够一言而决的只有作战一事而已。甚至若想投降,除了镇直属部队和他直辖的那个营以外,两个协的副将都存在着将他的投降计划掀翻的可能。
大小相制是明廷祖制,他们与郑成功交战多年对于东南明军的制度也是心知肚明。于是,劝降使者表示可以派八旗军过来协助,但却被黄梧一口回绝掉了。
“真是个聪明人。”
听到此处,陈凯已是抚掌而赞,随即便示意信使继续讲下去。
回绝了劝降使者的提议,黄梧表示他需要半日的时间来说服众将。等使者回到清军大营,没过两个时辰,黄梧的亲兵队长就带着一大车粮草过来,向噶达浑汇报劝说的进展。
据说,黄梧分别找来了几员部将,一一暗示,其中左协副将平日里与他最善,没费什么气力便说服了下来。然而,右协副将似乎还有些犹疑不决。但黄梧却是一口咬定可以说服其人,因为那人与郑成功是有杀兄之仇的!
挑起了八旗将帅们的好奇心,那亲兵队长紧接着便如那猴儿献宝似的将个中原委娓娓道来。
那右协副将名叫苏明,其堂兄苏茂曾代理左先锋镇总兵官。左先锋镇乃是久负盛名的精锐之师,噶达浑很早以前就曾在福建巡抚衙门带回来的情报中看到过,那支部队的成军之本乃是施琅从广东带回来的闽军。再往远说,那些随施家叔侄入粤的闽军更是郑芝龙的中军精锐,其战斗力本就冠于福建。后来等施琅归附郑成功,凭着那支部队几乎是一跃便成为了郑成功麾下仅次于陈凯的三号人物。
苏茂是施琅的副将,在施琅反对入粤救驾一事后代理了左先锋镇总兵官一职,并且在磁灶大捷中表现极佳。但是因私救施琅,干犯军法,在陈凯截杀施琅后为郑成功所诛。
不过,郑成功治军素来讲的是一个赏罚分明,苏茂论罪当死,却并没有株连,就连他在磁灶大捷的功劳都没有因此而抹除。苏家没有因此而受到歧视,自然也仍旧在郑成功的麾下做事。这其中,混得最好的便是这个苏明,如今已是一协副将。虽说,若苏茂不死,他们苏家如今在郑氏集团中的地位应该还会更高一些。可事情已经发生了,苏茂既然铁了心要报答施琅的知遇之恩,就难免违反军法,而在郑成功的眼皮底下违反军法,其下场也没什么好说的。
“海寇残忍无情,就连论功论过的传统都全然不顾,只凭严刑峻法以及陈逆的狡计维系,可见其败亡之期不远。你回去告诉那苏副将,只要肯归顺大清,荣华富贵自不待提。”
噶达浑这么与亲兵队长说的,信使也是这么对陈凯复述的,直听得陈凯当即便是心中冷笑。就他看来,现在还不是二百多年后八旗子弟都烂到家的年月,清廷内部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只是暂时被这数十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噶达浑这话,只怕是就连其人自己都未必能会信,无非是些劝降的场面话、小把戏罢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