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安置房出了问题-《重生之衙内》


    第(2/3)页

    李焘想了想,说道。

    柳俊双眉微微一扬,有点意思了。其实,柳俊也不是真的要这样“压榨”李焘。某种意义上来说,柳俊这也是在帮李焘提高。李焘理论水平是很高的,国家部委的工作也很熟悉。他的不足之处在于地方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柳俊希望李焘能够迅速补上这一课。倒不是说柳俊有那么好的耐心,“免费”为高系“培训”干部,而是李焘身为玉兰市长,他的主要搭档,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提高越快,对柳俊的帮助也就越大。

    柳俊并不想和丁玉舟一样,到处伸手,全盘统管。他管理团队的宗旨,一贯就是人尽其才。

    身为市委书记,要做的就是团结、善用这些人才,而不是压制他们,让他们无法冒头。看上去是威风凛凛了,似乎玉兰市没有柳书记就玩不转,实则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

    柳俊从来也不忌惮他的搭档或者下属在某个领域的能力超越自己,没有谁是万能的。柳俊和他下属的干部们,其实就是伯乐与马群的关系。柳俊是伯乐,他的职责就是发现千里马,并且为这些千里马找到最能发挥长处的位置,然后驾驭他们前进。而不是和每一匹千里马去比赛脚力,看谁跑得更快。

    李焘说道:“第一步,是限制新的超标人员进入各个政府部门和下属单位。这个要严格要求。市编委和财政局要重新统计一下目前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在编人员,不管是编制内的还是编制外的,只要是在单位领工资,有一个算一个,必须全部统计出来。我们心中有底。我个人的意见,这批人暂时不动,继续保留。我们要做的,是在明年一年之内,限制新的人员进入。除了国家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和军队转业干部,原则上,其他人一概不许再加入。这样,我们就能掐住超编的源头。”

    柳俊略略颔首。

    李焘这第一步棋,还是很正确的。精简机构和人员,首先就是要掐住源头,不然这边精简着,那边又拼命进人,根本就进行不下去。最终只能导致“再分配”,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趁之机,将看不顺眼的家伙清理出去,把自己亲近的人招收进来。

    “第二步,就是抓典型。揪住几个超编最严重的单位,严厉处分这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清退严重超标的人员。让大家都看看,市委市政府这一回是下了决心,不要心存侥幸,希望蒙混过关。”

    李焘说了一阵,思路益发清晰起来,眼睛里也开始闪现自信的光芒。

    李焘的性格就是这样,要么不开口,一旦理顺了思路,开始阐述自己的意见,便越说越自信。这个也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至少说明,李焘大多数时候,头脑是很清醒的。

    “严肃处理了超编的典型之后,才是逐步清理全市的超编人员。老实说,书记,要完全依照编制来定人,我认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编制,也未必就那么科学。有些单位的正规编制,都已经超标了;而另外一些单位的编制,可能存在不足。全部一刀切,不合适,一样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导致一些工作环节出现漏洞。这个,其实与我们很多干部的惰性有关。真正将人员全部压缩到编制以内,只怕很多环节都中断,反倒影响了工作效率。怎样寻找一个最佳或者说比较合理的平衡点,是个很头痛的事情,需要仔细调研,考量,才能找得到。”

    柳俊反问道:“市长的意思是说,允许一定程度的超编,只要不太离谱就对了?”

    李焘点点头,坦然答道:“是这样的。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柳俊没有急着表态,沉吟稍顷,说道:“市长的意见,我认为基本是正确的,也具有可操作性。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前提,那就是从明年开始,必须限制人员增长。这个前提不能动摇。我们都再好好考虑一下,把事情再想得细致一些,过后再商量,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上常委会讨论吧。”

    “嗯,我完全赞同书记的意见。这个方案,我先叫人起草,到时候再请书记审阅。”

    李焘客气地说道。

    “好,那就辛苦市长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