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竹林空地上的孤亭旁,似乎是正在进行一场率性而为的授课。 亭子内犹落有枯黄竹叶的地砖上,一位头戴南华巾,身穿素白布衣的老者直接盘膝而坐。 随意的坐在灰尘语落叶之间,手里握着一串木质流珠,用右手拇指滚动着。 赵戎远远看去。 陶渊然表情洽淡,模样不急不缓的言语着什么。 而亭子周围的空地上,错落有致的席间,赵灵妃与芊儿,正并肩盘坐在团蒲上。 她们背对着赵戎,腰肢笔挺,宛若四周林间那些挺拔的翠竹,又像两柄藏锋入鞘的利剑,正在认真倾听亭中那位道家君子的话语。 二女一高一矮。 一人螓首盘发,端庄冷清。 一人梳着飞仙髻,俏丽可爱。 而这一对吸引人眼球的搭配组合,似乎也散发着一种让人难以忽视的气场。 从后方林间赵戎的角度看去,周围的那些府生们,大都隐隐有些默契的没有靠近她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将青君与芊儿的位置,凸显了出来。 这也是刚刚赵戎一眼就发现她们的缘由之一。 此时此刻。 赵戎站在竹林空地边缘的林荫下,眸光透过叶隙打量着这场宁静有趣的道家授课。 他一身学子青衿,让其身影有些不起眼。 赵戎向前走几步,饶有兴趣的旁听了起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陶吴佩良渊然语气悠然,继续道: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赵戎听了会儿。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陶渊然竟然是在细细述说‘有为无为’。 嗯,虽然表面上是在谈‘道德仁义礼’,但是根脚还是落在了‘道家无为,儒家有为’的观念之差上。 这是儒道二家分歧巨大的一个论题。 而这个论题,正好也是曾经终南国儒道之辩,第三次清谈中,二人的辩题。 只是当初,赵戎作为儒生,是执辩题中‘无为’的观点。 陶渊然身为道家君子,却是执‘有为’的观点。 并且当时,因为是清谈辩论,只要在场上辩赢对方,让对方哑口无言即可,不是要说服对方。 所以细细讲道理的论道成分不多。 更加侧重于急智、辩才与学识的渊博。 而眼下。 这位戴南华冠的老者,在这片竹林孤亭前,回归到了他内心秉持的真正观点,是在以太清府道学先生的尊贵身份,为周围的青君等数十位府生,传授道家的无为大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