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织雾(四)-《帝国再起》


    第(3/3)页

    洪承畴说得云淡风轻,好像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似的。对此,黄志遴亦是能够理解,因为他们在湖广已经做过了类似的事情,无非是将“先进经验”搬到江西罢了。

    早在洪承畴抵达长沙之初,长沙幕府的幕僚张旭初就建议洪承畴以湖南兵燹频仍,师难宿饱,“非屯田积粟”,不能经理两粤,更谈不上进剿滇黔。

    为此,洪承畴分派张旭初管理宁乡县“辟地七千两百有奇”,同时在湖南各地“分遣屯田,官给牛、种,岁征子粒,贷其赋三年”。如酃县知县李朝事记载:“明邑田额粮七千石……十一年大兵廓清,虽陆续招集,苦无农具,经略洪承畴给发牛种,民渐居业。余履任后,单骑躬亲劝垦,今已开三千九百七十七石零。”在攸县,顺治十一、二年,曾两次由经略洪承畴“给发牛种垦田”,垦出田地四十二顷九十亩,并一直延续下去。蒋应泰在宁乡“兴屯奏效”;吴弘道出任沅江知县前,主要从事“开垦屯田及采办军需”……

    这些人都是长沙幕府的成员,洪承畴凭借着这些人和相关的政策实现了对湖南的恢复,不仅维持了与西南明军对峙的局面,就连历史上后来清廷的三路进剿云贵,湖南的粮饷也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恢复民生是为其一,而在民生恢复的同时和之后,洪承畴也在湖广推行“洪饷”,也就是把辽饷的九厘银逐渐恢复了起来。清廷在历史上的明年,也就是顺治十四年更是将其写入了《赋役全书》,推行全国,这里面就更不乏有洪承畴的干系。

    这时候,洪承畴脑海中只有收税、养兵以及为满清征服中国,将更多的中国人彻底变成如他一般的奴才。倒是后世,一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洪承畴歌功颂德,还专门为这个狗汉奸修建了纪念馆。

    纪念馆有一副对联写得分明:“辅国堪称真学士;爱民即是大英雄”。

    原来,清廷说在明朝将老百姓逼得造反的九厘银到了洪承畴这边就成了爱民的行为;原来,让中国人成为异族殖民者的奴才就是爱民的行为;原来,让辉煌璀璨的华夏文明沦为东亚病夫就是爱民的行为。这么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估计就连东林党也要甘拜下风了吧。

    湖广的洪饷早已开始征收,大多是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现如今,江西的战局恶化,为了供养更多的军队来维系清廷的统治,洪承畴决定将这份“爱民大礼包”分享给江西的老百姓,让他们也能够沐浴在大英雄的爱与正义之中。

    只不过,既然有英雄,那就一定有反派作为衬托。李定国、郑成功、陈凯这样的存在自然是当仁不让,就连现在的孙可望也能算得上。而在即将幸福的感受洪承畴的大爱无疆的江西大地之上,目光如炬的大英雄自然是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会对其爱民造成阻力的小反派们。

    “那个南赣互助会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大战结束已有数月,宜永贵为求脱罪的说辞里将南赣的一切不正常都和盘托出了,这里面最少不了的就是那个在江西明军覆没之后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在江西大地上冒出来的互助会组织。这个组织在各地的发展方向大体相同,无非就是以士绅保护百姓,以百姓恢复民生,双方相辅相成,于各地官府亦是有利可图,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各地官府的支持。

    但是,在宜永贵的供述之中,以及洪承畴的情报显示,当明军杀入南赣,互助会纷纷倒向了明军,包括瑞金县举人陶潜这样的当地互助会首领更是被黄山依为谋主,甚至更有甚者还传出了陶潜其实是陈凯的学生这样耸人听闻的言论来。

    “一群愚不可及的蠢货!”

    听过了黄志遴的调查报告,洪承畴一巴掌就拍在了案上,那份怒不可遏,饶是黄志遴这样亲近的人物也绝少见过,就连陈凯展开对南赣攻势之初比之现在也略有不及。此时此刻,黄志遴已然是惊呆了,因为他根本不明白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洪承畴的神经,就因为有谣言说陶潜是陈凯的学生那么简单吗。

    答案,当然不是,甚至洪承畴根本就没有认为这个疯传是真的。此间的愤怒,尤其是那一句蠢货指的更不是组建互助会的士绅们,却是那些江西、南赣的官吏。

    “为了蝇头小利,忽视了真正的大敌。把民间彻底让给了那些士绅,朝廷的权威又当如何行使?”不需要如困兽般在囚笼中来回踱步,洪承畴当即就做出了决断:“传令下去,取缔江西各府县的所有互助会,严禁各省、各府县组建互助会。不管这东西是不是陈凯折腾出来的,绝对不能留!”


    第(3/3)页